定义产品的策略

⒈头脑风暴出和产品核心想法相关的任务,核心想法通常与产品的背景、动机、期望联系在一起,而这些任务可能就是需要实现的功能;

⒉尽量找到当前、潜在、假想的用户,向他(她)们询问一些与上述任务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二选一式的;

⒊现在你已大致获悉了多数用户偏好以哪种形式完成某项任务,这些用户即目标用户,这些任务与偏好即主要功能;

⒋列出目标用户最主要的几个特征;

⒌列出最主要的功能;

⒍现在可以定义产品了——「产品为谁做和做什么?」;

⒎保持对(新)功能、外观、操作、措辞的审视。

应遵守的大原则

■ a.是否有美学完整性,美学完整性是指一款应用的视觉表现和交互行为与功能结合后所传达出的整体一致性;

■ b.是否有一致性,检查一致性的几个设问:

UI 元素是否能被容易且准确地理解?

同样的图标是否表意相同?

自定义的 UI 元素是否在外观和行为上保持了一致?

操作前用户能否预测将发生什么?

是否按常规习惯整合了系统特性,比如完成“上传头像”的过程中是否能拍照,拍照时闪光灯又能否使用?

■ c.当下展现的功能是否可以被直接操作;

■ d.是否实时给予了用户反馈;

■ e.使用的隐喻是否恰当,一个恰当的例子:阅读软件使用模拟翻页来暗示“读书”这一行为;

f.用户对应用是否有掌控感,这一点苹果官方分享了一个大方向:应用只负责对用户进行操作建议、提醒危险操作、给予充足信息,但决策交与用户。同时,应当为用户提供充足的机会来取消、确认、终止,甚至是逆转操作。

一些规范中的细分原则

苹果官方设计 iOS 时的三大原则:遵从、清晰、深度;

UI 遵从内容、UI 元素和内容清晰、层次感纵深感和交互动画提高系统易用易读性以及用户愉悦感;

应用图标是一个讲述应用背后故事的机会;

很少有用户不看图标就点开应用,这点和网页不同,在尚不知道应用是干什么的以前,有精美的图标总是让人更愿意去尝试使用;

不要用浮夸、急功近利的方式在应用内展现品牌;

足够易用的应用不需要单独的新手引导流程;

可交互的元素/内容应当能给予用户反馈,以帮助用户感知进程在被推进;

动效的根本作用是增强沉浸式体验,但过多的动效只会让人觉得难以掌控;

使用和 iOS 风格一致的动效是种稳妥的策略,但有必要塑造独立风格时,尤其常见于娱乐性较强的应用,自定义动效是合理同时应当仔细推敲的;

能从系统里获取的信息就不要让用户手动输入,例如通讯录、当前日期、地理位置;

获取隐私信息时应当先提醒用户并征得同意;

尊重用户对消息推送形式的偏好,提供充足的设置选项,不然可能会触怒用户;

当前层级的任务仅在当前层级中断和完成,应避免将完成按钮放在下/后级视图;

导航设计应当让用户感到有逻辑、可预期和易于追溯;

工具栏仅用于控制当前屏幕内容,其结构虽然与导航类似,但导航主要负责跳转;

不要轻易改变手势惯例的含义,例如双击放大、向右滑返回上级等,至少在当下仍以手持设备为主流的 2D 非游戏类应用上是这样,冒然挑战习惯容易使人困惑;

如果产品主要面向国外用户,为应用定义主色调时应当慎重,颜色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含义,比如大红在我国表示喜庆,但在一些国家会人联想到丧事;

不要忘记色盲用户,避免将红绿、蓝橘以及灰色作为判断某种状态的唯一途径,尝试结合形状、文字、声音等多元化方式。思考一下「 有小人走动/站立动画的红绿灯和圆形纯色红绿灯」哪种更好?